他,他是谁?我们又是?我想我无法准确的定义我们和他之间的关系,是师生?是朋友?还是人人都羡慕的亦师亦友的关系?想了很久之后得到了一个内心很满意的答案——在我心中“他”就是他,是一个可以拥有很多身份的人:他可以是我们的戏剧表演老师、人生导师、良师益友,也可以是我们的爷爷,是我们的大家长!
不过啊,这个他可是不一般!70多岁的他,一口气能爬7楼;手机电脑高科技样样精通;文学诗词写作更是强项;无论是从长相、身体、心态等等各个方面来看他都不像是一个年过古稀之人。所以每每向别人介绍他:“这是我们的张绵军老师,今年都70多岁了!”看着别人吃惊的表情,我们从心底里觉得骄傲!所以啊,我们是何其幸运,在刚到达准备走进复杂大人世界的年龄段时却遇到了在童真时代里才会向往的《快乐星球》中的“老顽童爷爷”。从此我们开始学会在成熟与天真之间度量,在彼此的星球里接受信息,在对方的身上汲取养分,努力的让张老师和我们成为“我们”!
我曾想过用无数华丽的句子来赞美张老师,又或是用十分质朴的话语来感谢他,但都无法写出我内心真实的想法。我记得张老师和我们之间的每个重要时刻!此时此刻我想换一种方式来讲述他和我们的故事,我想和他说说我们的心里话,那些好多时候没说出口的话和从未表达过的内心想法!
2017:与满分完美的距离
2017年的期末考试从容了。张老师和我们都很欣喜,白纸上终于有了漂亮的色彩。这是我们一起填的色。
2017年5月我们终于成为了可以让他骄傲的作品。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排出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版,要知道我们可是第一个要真正排音乐剧的年级呢,边唱边跳的20多首歌,兴奋的同时压力也倍增,我们都知道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为了方便排练,住进了学校,我们帮他把家搬进了学校公寓。就这样她陪伴着我们在排练厅里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汗水在五月的每个闷热傍晚止不住的留下;泪水是在某个烈日的午后,我推门而入看到了正在凳子上熟睡的他才掉下的;生过的气是在讲了无数遍还是没人听的无奈情况下才发的;饭是在戏排热了但饭却放凉了之后被不停的催促下才吃的;水是在嗓子沙哑了之后才想起来喝。20天的时间里我们一起创造了一出奇迹,曾经被人忽略的白纸,现在终于变成熠熠生辉的作品。他和我们都肯定了自己,所以再也无需在意旁人的眼光。请继续吧!
2016年7月到此我们一起成长了两年,我们和他都走到了与满分完美的距离,接下来我们要共同上交完美的答卷!因为这是他与我们的约定!
如果钟表上的针可以回转,如果沙漏里的沙可以倒流...
2016:轮廓
2016年1月第一次期末考试。“白纸们”有些紧张,因为试卷上连轮廓都没有,只有模糊的几笔,但老顽童他却不急不躁地一张张的摆出来,让大家参观。
2016年6月创造。他让“白纸们”自己写画,研究自己的价值,我们没有小心翼翼也没有循规蹈矩而是大胆肆意的发挥想象,他没有阻止反而很鼓励。于是我们窃喜,终于可以有自己的小作品了!
2016年9月情景剧《告别校园老槐树》排练中。我们让他生气了,第一次。他给我们一个好的作品和好的机会我们没有好好珍惜,尽管那次表演最后得到了一等奖!但是那时候的我们完全不懂什么叫做“戏比天大””。现在,在我们明白之后,我想替所有“白纸们”对他说“对不起,是我们顽皮了!不该和风玩耍时,就忘了控制自己,被吹的肆意的散落一地,让他抓都抓不住我们!”希望明白的总不算晚。
2016年12月我们有了轮廓。从模糊到清楚的过程,他下了很多功夫废了很多心血。他的第二部作品改编音乐剧《恋爱的犀牛》也随之而来,有轮廓的我们有些吃醋,不过我们还是安静的等待着,因为我们相信明年,明年他一定会让我们有意义,让我们成为漂亮的作品,就像老顽童爷爷创造神奇的发明一样。等一个奇迹!
时间就像桥从此岸通往彼岸,如果时间能停住就好了,我们就能和他站在桥上一起看最美的风景。
2018故事的另一种结局叫做不完美的完美
2017年9月开学,绿荫大道上和他相遇,新学期的第一声问候,第一次笑容,然后一路相伴去教室,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和美好。
这一学年对于他来说是重要的一年,因为他的第一届学子就要毕业了,第一节课他十分兴奋的拿出构思了一整个假期的剧本,饶有兴趣的与我们分享起来。爷爷的话匣子一般就是打开了就真的滔滔不绝了,习以为常的“小白班”同学们在各种状态下上完了这节课,下课时向往常一样说了“再见”。生活不是电视剧可是它就是如此的戏剧化!如果我们当时知道那是最后一次上他的课,再困也要聚精会神的听,再累也要给予他肯定的眼神和微笑,就像他当初给我们一样!
2017年9月26日,我真的无法忘掉这一天,那天下大雨,而我正在车上参加亚非联合国青年联欢节的志愿活动,手机一响自然的划开微信看消息,映入眼帘的一句话打破了一切美好的现状!“张老师摔倒了,正在送往医院”十几个大字我看了好几遍,我不停的翻朋友圈,紧接着接打了无数个电话。当我确定这是事实时,我没法形容当时的心情和感觉了。当时的我在兵马俑博物馆没有信号心急如焚,回来后给同学们打电话询问情况,但大家也都在等消息!直到一天后终于在群里收到了其他老师说平安的消息!
这个“平安”意味着什么呢,直到参加完活动回学校我才知道,因为“骨裂”要躺下修养还不知道多久才能起来。等我再回到学校公寓第一眼看到瞬间苍老的他时,我说不出话,只能努力让自己的眼泪不掉下来,心里却想着这还是我们的老顽童爷爷吗?他说的第一句话是:“哎呀,这可麻烦了,关键时候掉链子了,他们的毕业大戏怎么办啊?也不知道一个月的时间能不能好,说好要把你们这届带完的结果.....”他的话音还未落,就有无数句“张老师您好好休息吧”“您别操心我们了”贯入他的耳中,然后他像以前一样笑笑,然后说:“哎呀,老了!”接着我看到他眼里黯淡下来的光,我终究还是没忍住,在同学身后留下眼泪,因为我想起了他曾经说过的话“和我们在一起是他觉得最快乐最有价值的事情,就觉得自己还没老!”
后来的三个月里,日子还是要像往常一样过,不一样的是我们和他的见面地点换了,他也终于能有休息的时间了,我们才能像真正照顾爷爷一样去照顾他了,而且在没有张老师的帮助下学姐学长们依然努力的完成了毕业大戏完成了自我成长的过程!就这样,每天清晨去买他喜欢吃的早餐,为他安排送一日三餐的轮值,时不时的去和他聊聊天,带他去医院复查......这些日常被写进我们新的生活里,他的生活节奏也慢了下来!
时间把世界分割了:在这里长久静谧,而外面依然行色匆匆!
2018年1月10日,我们把他送回了家,因为身体的各种原因,他暂时不能留此教学了,要先回家好好休养,这也是我们所希望的,不舍的心情下我们也必须平静的道别,而且我们相信说了再见之后,就一定会再见的!
2018年3月又一新学期开学,他回来了!依然是在绿茵大道上,我们又看到了曾经的那个他,他和他的新朋友站在一起等我们飞奔过去又用那爽朗的笑声和我们打招呼,用打趣的方式介绍他的新朋友,他的新朋友不是“白纸”了,他告诉我们它叫“拐杖”,他很需要它!最重要的是这次回来他又带回了新作品——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原创音乐剧《霸王别姬》的改编剧本,说到这他又把我们带到公寓里开始滔滔不绝的分享,这次的谈话间我听出了他是真的很感谢能有那段时间让他静下心来去创作,对于心态这么好的他来说,也许这就是因祸得福吧!换做是我们,我想说不定这段时间都会百无聊赖的浪费掉了!所以说执着的喜欢一件事情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个状态啊!在自己的生命中找到一件最喜欢事情,并且简单的执着的去喜欢一辈子,这大概就是最幸福的事了吧!
好了,故事到这应该有个结尾了,结局就是:
这不完美的完美结局却是没有结局——他留下了作品,但还是离开了学校。“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一直如此,只知付出,不求回报。
我们又一次说再见之后,我还是在各种场合下见到了他:在14级毕业典礼上给学子们送上毕业寄语的他;聚餐上和老师们谈笑风声的他;我们要去北京演出时临行前给我们祝福和建议的他;还有告诉我要一家人去日本度假之后露出幸福表情的他;以及每天都会在微信群里问候早安的他.....我不记得最后一次见他是什么时候了,因为我们还没有最后一次的见面,我们的故事还没有结束,我们说过,说了再见之后,就一定会再次相见!有人说三年是一个轮回,我们以后还会有很多个三年,不论在天涯的哪个角落,哪怕是一粒尘埃,我们也终会相见!
如果时间有泪。
如果世界太长时间太短,来不及回顾忘记有归途。
2015:白纸的第一笔
2015年9月末永利集团舞蹈系歌舞表演专业2015级分班考试。这是我们第一次见他。他对着一群表演小白的我们问“1+1=2”该怎么读。那时我们都被他的气场震慑住了,有些许害怕,也没有读出他心里的答案。那时,我想除了我这事先接触过一点表演的人,其他的纸真的都是干干净净的。现在我想如果那时我也是一张白纸该多好,说不定现在有更绚丽的颜色。但与此相比我开心的是那时我成为了“小白班”的大班长,他的小助手!
2015年10月8日第一节表演课。打坐,做游戏,听音乐。一节完美的元素训练课,白纸上有了第一笔,不知道他当时是否满意,我们的感受是兴奋与有趣。小白纸们满心期待。
2015年11月被带出去见世面。经历了第一场大戏,他的原创作品《悲怆—破碎的月亮》,我们在后台默默的看着舞台上闪闪发光的让他骄傲的作品,“白纸们”第一次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有一天我们也能站上舞台,让他骄傲,该多好!
我们应该让他骄傲过了,我们也骄傲过了!我们最好的感恩就是让他继续骄傲着!感谢缘分让我们在这里相遇,现在“小白纸”想重新回答一次他的那个问题“1+1=2”的另一个读法叫做“他+我们=‘我们’”。
舞蹈系
201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