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产品评估1

当前位置:首页  公司产品评估1

248cc永利集团19级舞学师生寻古踏歌


时间:2021-04-23   来源:248cc永利集团  点击:85

院系风采|舞学师生寻古踏歌  

4月8日上午在老师的带领下舞蹈学的同学一同前往由国家艺术基金支持举办的中国古代音乐舞蹈陶俑复制作品巡展。此次展馆容纳了许多自战国及明代两千多年的具有代表性的歌舞佣复制品,气韵生动的展示出不同朝代风格的舞蹈姿态,形成与历史沟通的桥梁。  

WechatIMG2403

在此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汉代集音乐、舞蹈、杂耍于一身百戏的内容;有表情夸张,动作洒脱的说唱俑;还有雍容华丽,造型典雅的唐代宴乐舞俑;以及胡人的胡乐胡舞表现着北方游牧民族的精神文化风格。这些舞俑特色鲜明的表现出不同时代的精神特征,再现出古人的美学观念,以及中华民族审美的发展与变化,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与文化遗产。  

这是一场不同寻常的展览!此次展览的发起人和复制者是74岁的西安碑林博物馆副研究员,陕西工艺美术大师王倩。这次展览也是她对习近平总书记:“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理念的践行。在这些复制品中,有的现存在各地的博物馆,而有的甚至已经被损毁只留下一些照片或文字的介绍。即使再复制寻找的过程很艰辛,但老人家一直坚持的继续下去。这种坚定的信念感是值得我们去追求的,尽力钻研古代艺术遗产,保留下原汁原味的成果。  

23861617882224_.pic_hd23851617882223_.pic_hd

23861617882224_.pic_hd23901617882224_.pic_hd

在这场与两千多年前的对话中,脑海中留下了栩栩如生的画面,一颦一笑的动态间印刻着历史的厚重,沉淀出无数的艺术价值,让我们在这场精神世界中畅游,带来无限的回味与反思。  

WechatIMG2404

心得体会:

中国古代舞蹈史在陶俑中产生了温度,每个朝代的乐舞在陶俑中有迹可循。一代又一代怀揣着大国工匠精神的工艺者让中华传统乐舞文化远播世界。王倩先生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发扬从青丝到白发,用一生只做一件事的精神让我想到了一生致力于唐乐舞重建的刘凤学先生。  

也许我们不会踏上前辈的路,但前辈为我们留下的珍贵品质,需要我们用行动去继承发展。我想,这次的音乐舞蹈陶俑展为我提供了新活力,希望自己能够从心出发,更加珍惜舞蹈这片热土。  

赵春杨  

乐舞是人类最早的艺术表达形式,不仅见证人类的古早的交流文化,也伴随着人类的发展,不断扩大融合,直至今日。 由于对历史的敬意,对文化的敬意,对艺术的敬意,共同成就和促成了艺术家们,基于历史进行的艺术创作。展览中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乐舞形象,而这次参观《中国古代音乐舞蹈陶俑复制作品巡展》犹如看到了“活”的舞俑形象,其形象生动鲜活,形态逼真传神,仿佛让我穿越至千年,又见证了古代乐舞文化的辉煌。   

这次参观展览,其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对我们研究不同时期的乐舞以及中外文化乐舞交流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郑润甜  

追溯历史,我们看到一个个集音乐舞蹈杂技为一体的汉代乐舞俑,富丽堂皇的唐代乐舞俑以及霓裳羽衣舞俑和胡人舞俑等等,这些不同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了不同时代的艺术特征和精神风貌!“活灵活现”的舞俑中体现出了王倩老师对“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理念的践行和认同,参观中我们能够感受每一个舞俑再现的不易,每一个舞俑仿佛都被赋予了其生命,就像是一场跨越千年与历史的对话。  

李欣瑶  

 

WechatIMG705

  

WechatIMG235

上百件的陶俑在展馆里栩栩如生,这些人俑以大胆夸张的动态造型和丰富生动的面部表情为特色,体现出不同朝代的朴实与浑厚,典雅与高贵的气质。其中包括伎乐俑、徘优俑 、舞蹈俑 、杂技俑 等等,这些俑动作张扬,形体复杂,能够根据不同风格特点人物的典型动作, 进行塑造和把握,其中细节刻画非常完善使得陶俑既古怪又传神。通过陶俑我看到了古朴、稚拙的艺术形式和不拘小节的表现手法,虚实互相结合,独具特色。不仅体会到古代人工匠技艺的传神,更是透过这些感受到不同时代所赋予的不同美学精神,和社会文化风尚。  

张琢玉  

一个个用泥土和窑火造成的人形陶俑,表现的是水与土混合后捏塑成的精魂,仿佛输入了奔腾的血液,有着灵动的朝气,沉浸着厚重的历史。陶俑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是一个历史侧面的反应,雕塑艺术在中国秦汉至隋唐发展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不仅纹饰丰富,效果突出,而且体态匀称,造像独特,男女舞俑,胡人舞俑,伎乐舞俑,羽人舞俑,萨满巫师俑,罗汉俑,杂技俑等,惟妙惟肖,容貌逼真写实,每个俑从发型头饰,服饰,乐器表情皆不相同。如果说陶俑是那个时代形影相随的直接反应,是历史的缩影造型和凝固的袖珍形象,那么陶俑身上流逝的是千年岁月,负载的是不变的文明尺度。   

王天月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