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 忆党情 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之二|红色经典舞剧赏析第二期——《白毛女》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百年华诞,回顾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革命救国、探索建国、改革兴国、小康强国,中华民族逐渐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为中国人民筑起了一座座牢固的信念之桥。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248cc永利集团师生结合自身专业优势,特别推出“学党史忆党情 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系列|红色经典舞剧赏析”。此次《红色经典舞剧赏析》向大家推介的作品是芭蕾舞剧《白毛女》,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属于中国自己的芭蕾舞剧,通过这部作品,让我们共同回顾党史,致敬经典,感恩时代,浓厚党情,紧跟党走,激发全面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热情,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红色经典舞剧《白毛女》,创作于1965年,是在歌剧《白毛女》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继承了艺术作品民族化、革命化、人民性的创作要求,由神话谱系下的“白毛仙姑”, 到民间传说故事中的“白毛女”,通过艺术整理和加工,转为现实舞台作品中的“喜儿”,实现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烂漫主义的深度融合。
《白毛女》资料:
编导:胡蓉蓉
首演时间:1965
首演地点:上海
首演单位:上海舞蹈学校
主要演员:蔡国英、顾峡美、凌桂明
舞剧《白毛女》是在《红色娘子军》初步探索中国芭蕾与中国民族舞蹈相结合的基础上,对舞剧在动作、题材、人物关系方面进行的进一步挖掘。于平先生指出,“《白毛女》 的编导们强调的是把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和戏曲中的丰富的身段、手势和面部表演动作‘融化于芭蕾之中’。如“北风吹”唱段,喜儿一连串的脚尖碎步,上身的左躲和右闪,像极了脚尖上的“圆场步”,细碎紧密的移动,配合四下焦急张望的面目表情,表现寒冬腊月,女儿盼望早日与父亲团聚的急切心情。芭蕾与戏曲等民族化语汇、表情等多种形式的结合,构成《白毛女》别具特色的动作语言。
舞剧《白毛女》结合时代特点,突出了利用情感制造舞剧的矛盾冲突,更好地体现了舞剧动作上的强烈情感,在题材上反映出来“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思想,在艺术形式上,坚定了中国芭蕾吸收民族舞蹈和戏曲舞蹈的养分,创立了全新的中国芭蕾语言。1966年11月,被定为“革命样板戏”并迅速红遍了全国,成为中国芭蕾舞剧的经典之作。1983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成舞剧艺术片。1994年被评为“中华民族二十世纪经典舞蹈作品”。
《白毛女》自诞生以来历经五十余个春秋,它对社会、甚至是中国芭蕾历史的发展都具有特殊而强烈的时代影响。在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让我们共同忆时代的号角,回味经典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