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大”,“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大先生”之“大”,在于“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榜样模范,4月16日晚,248cc永利集团团总支、员工党支部一行40人前往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宪梓堂观看了首届交大“大先生”话剧节的第二场话剧演出。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还要成为塑造员工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西安交通大学以钱学森、侯宗濂、彭康、陈学俊、周惠久、黄席椿、唐文治、吴之凤、殷培璞、钟兆琳10位交大“大先生”的事迹为原型,把他们的鲜活形象和感人事迹,以师生原创话剧的形式搬上舞台。其中,4月16日晚“话剧节”的第二场演出讲述了侯宗濂学成归国决心支援北平、黄席椿响应西迁建设交大无线电、周惠久用研究成果推进社会生产的感人事迹。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无数“大先生”学成于大学,回归于大学,执教于大学,奉献于大学。他们既是学术界的“大学者”,又是教育界的“传薪人”。他们的心中常燃爱国的火炬,研究“大学问”,涵养“大品格”,坚守“大情怀”。观看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高校学子,我们在“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交大西迁精神中读到了西部发展与国家建设的智慧结晶、磅礴力量。使命在肩,时不我待,三秦学子应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